依托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充电设备市场空间较大。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 76%,客车及物流车受补贴退坡影响销量小幅下滑,预计中长期伴随新能源公交车渗透率提升及“路权”政策对物流车应用推动,整体销量 将实现稳定增长。我们认为充电设备规模的上限为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规模的发展速度相匹配,充电设备规模的下限为充电设施与电动车充电量的发展速度相匹配。预计 2020年充电桩累计规模在 140-177亿元,2025年累计规模在 770-1290亿元,2020-2025年新增市场 CAGR在 25%-50%之间。
⚫设备制造环节短期竞争格局严峻,中长期大功率趋势提升集中度。充电桩设备技术门槛及差异化程度不高,价格竞争成获取市场份额关键。中长期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大功率充电成趋势。大功率充电一方面满足用户快速充电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充电站投资回报率。大功率充电模块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清晰。单功率模块功率密度适度提升有助于降低单瓦成本,因此开发大功率模块,是设备制造商扩大盈利空间的必然选择。在同源技术领域有技术沉淀的企业能够大幅减少研发投入及电路测试成本。预计在此背景下,具备大功率模块及设备生产能力的企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下游对设备制造企业的价格压力将有所缓解,设备制造环节盈利能力将逐步趋稳。
⚫运营环节市场集中度较高,提高利用率成关键。充电运营环节的市场空间由充电站总充电时长及服务费水平决定。预计到 2025年运营环节市场规模将达 1620亿元。2016-2018年运营环节 CR5及 CR10均在 80%及 90%左右。高集中度的市场格局主要得益于充电设施运营环节较高的前期投入及极强的规模效应。未来几年运营环节百亿级的市场规模仍将主要被 10名左右运营商瓜分。盈利能力方面,根据典型充电站模型,进一步提高桩利用率并且/ 或者提高服务费是提升充电站内部收益率的最有效途径。充电服务费方面, 我们判断 2019-2020年放开服务费管制地区将增多,服务费水平出现分化的可能性加大。中长期伴随竞争程度加剧,充电服务费将呈现下滑态势。由于短期服务费仍要受政策限制,加速推动行业盈利拐点到来的最关键因素在于提升充电桩利用率。运营商应加强运维管理及互联互通能力,在运营模式上也应进行创新性探索。目前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包括 ChargePoint实行的“充电 App+增值服务+大数据入口”模式及“运营商+终端用户+众筹建桩”模式
依托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充电设备市场空间大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行业高景气度,未来增长确定性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整体上扬趋势不变。过去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伴随国家接连出台的一系列配套补贴优惠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飞跃式发展,2012-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CAGR达到113%。进入2018年以来,虽然受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所波动,尤其是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市场不及预期,但整体上扬趋势没有改变。2018年新能源汽车合计销量达到118.8万台,同比增速达到5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实现销量101.7万台,同比增速达到76%,虽然在6、7月份受补贴政策切换影响,销量出现短暂下滑,但伴随市场情绪逐渐稳定,8月份后景气度又得到较快回升。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受补贴政策下滑影响较大,上半年均出现明显抢装趋势,下半年发展不及预期,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实现销量10.4、6.7万台,同比下滑1%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