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总量和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将成为转型成功的标志。不过,对于智能汽车如何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谋划。
苗圩认为,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取代之势已经形成,原来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车超过50%的目标,很可能在2025年最晚到2026年就会提前实现。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攀升,也为配套设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会。中航证券研报指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快速增加的保有量推动充电桩等相关配套设施需求不断提升,充电桩板块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和快速充电需求的提出,大功率高压直流充电成为技术趋势,液冷方案解决散热痛点。
近期,关于充电站的消息不断。11月28日,智界S7及华为全场景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鸿蒙智行充电服务接入全国340+城市,4500+高速充电站,70万+公共充电枪,预测到2024年底,华为600KW全液冷超级快充将部署超过10万个。”
同日,特斯拉官方宣布中国大陆地区特斯拉全场景充电网络开放升级,家庭充电产品系列、目的地充电站、超级充电站支持更多非Tesla车辆。
11月30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合力满足中国客户对豪华充电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12月1日,长沙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充电控制设备租赁、电池零配件销售、电池销售、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机动车充电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代驾服务、汽车销售等,由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头部企业着重布局超充设备,叠加主流车企的超充车型快速增加,我们预计超充有望在车桩两端产品密集推出的背景下快速发展。从电气角度,超充有助于碳化硅应用以及继电器、熔断器规格提升。从散热角度,液冷提升散热能力,降低噪音和枪线重量。建议关注头部充电运营商、超充设备制造商以及液冷模块、充电枪线等零部件企业。
从政策上看,充电桩的发展受到了很高的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措施。
加快乡县、高速公路和居住区等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用户广泛参与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持续推动换电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制定,增强兼容性、通用性。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公共领域车辆换电模式试点,支持城市公交场站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加快推进换电站建设。
还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到,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从技术水平上,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充电桩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最明显的就是快充。据《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截至2022年底,我国直流快充桩保有量达76.1万台,快充占比提升至43.5%,较2021年提升2.5个百分点。华为新一代全液冷超充更是实现了“一秒一公里”的极速补能。
对于海外市场而言,也有着较大的市场,未来有极大的发力空间。IEA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公共充电桩数量为12.8万个,增长速度远低于新能源汽车,车桩比高达23:1,而且其中78.1%为慢充桩,进一步加剧了充电难。
国内充电桩企业已经开始了出海布局,对此国信证券研报指出,海外市场盈利性高,国内企业加速出海。相较于国内市场而言,欧美充电桩市场的车桩比较低、直流桩占比偏低,发展增速的潜力更高。
国内市场直流整桩与充电模块竞争比较充分,毛利率普遍在20%-30%;海外市场毛利率有望超过40%。
盈利方面,属于充电桩行业的“硬伤”,不管是车企还是运营商,还是传统充电桩公司。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按照1公桩=3个私桩的测算,中国2023年增量市场的纯电动车的车桩比已达1︰1,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数倍水平。
但252万个公共充电桩公桩1—10月充电量11亿度,平均公桩1—10月充电量424度,月均42度/公桩,这样的充电利用率是很难盈利的。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老旧充电桩技术落后、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
崔东树认为,充电桩适度超前发展的结果就是利用率不足,充电设施运营必然总体亏损。目前纯电动乘用车与公共充电桩的增量的比例是3︰1,纯电动乘用车的充电体系是3︰1,这样的比例亦很难盈利。
从企业表现看,以特锐德为例,其财报显示,2020-2022年,特来电分别实现营收15.77亿元、31.04亿元和45.70亿元,亏损分别为3786.49万元、5132.08万元、2600.02万元,累计亏损高达1.14亿元。不过可见其业绩同比已实现较大幅度减亏。
从产业链上的公司看,业绩也有不少提升,例如英威腾,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2.86亿元、30.09亿元、40.97亿元;1.36亿元、1.82亿元、2.75亿元。盛弘股份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71亿元、10.21亿元、15.03亿元;1.06亿元、1.13亿元、2.24亿元。
充电桩相关企业也在不断为盈利努力,除了降低设施的建设和运维成本外,也在提价。今年下半年以来,很多新能源车主发现,公共充电桩充电费涨了,部分地区的公共充电桩服务费上调至50%。
总体而言,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充电桩行业正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