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占据世界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领跑世界的底气是什么

2022-10-26 16:27
图片

据新华社报道,2022年巴黎国际车展于10月17日开幕新能源汽车成为本届车展的绝对主角参展的中国电动车尤其引人瞩目。


中国品牌发起欧洲攻势


路透社10月17日报道形容,这场在巴黎举行的车展难以见到法国自己制造的电动车,而中国汽车品牌却占据强势,这成了一个“特别敏感”的话题。

图片

《福布斯》杂志:巴黎车展国际参展商缩水,但中国品牌表现抢眼

图片

法国媒体Viralpro:要么是中国的电动车,要么就不是电动车

“巴黎车展的国际参展商缩水,但中国表现强劲”——“福布斯”杂志10月17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与新冠疫情前相比,本届巴黎车展规模有所缩小,中国品牌成了展览的主角。报道注意到了中国电动汽车展出的SUV、中型轿车等车型,称“他们发起了大规模的欧洲攻势”。


法国媒体Viralpro在17日的报道中同样指出,在当天开幕的巴黎车展上,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而且这并非巧合:中国在这些低污染汽车上投入的资金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德国《经济周刊》在10月5日的报道中写道,超过15个中国汽车品牌已准备好征服欧洲市场。文章援引担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多年的冯思翰的话称,在现代汽车的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中国的追赶正在变成超越。


新能源汽车崛起

中国在“奔跑”中蜕变


10月11日,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前三季度的成绩单,1—9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63.2万辆和1947万辆,同比增长7.4%和4.4%。其中,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完成75.5万辆,销售完成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93.9%。

近年来,中国品牌汽车在阿拉伯国家日益受欢迎,尤其是节能环保的新能源车。20余家中国汽车公司已进入阿拉伯市场。随着能源转型加快推进,中国新能源车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10年间,消费者在选购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边界被逐渐打破,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将新能源车作为购车的首选,燃油车“一家独大”的销售局面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从产销规模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如何成为引领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这是多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中,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双轮驱动”下,中国品牌未雨绸缪,抢抓先机,走在了产业发展的最前端,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力军。传统车企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转型,开启了中国品牌的崛起之路。造车新势力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更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搅动产业一池春水。


数据显示,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均增长1.5倍,高于市场整体增速。在乘用车总销量中,中国品牌占比达到75.1%,比去年同期提高两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亮眼的成绩,也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它代表了中国品牌在崛起之路上走得铿锵有力,也代表了汽车强国梦离实现更进一步。


从慢到快

政策东风助力行业发展


今年6月份以来,得益于政府对汽车消费的重视,我国汽车产业呈现快速增长。国家对于汽车购置税实施减半征收的促进政策,地方也发布了很多促进汽车消费的有力措施,比如有的地方增加了购车指标,有的地方提供消费券,有的地方在消费出行方面给予一定便利等,这些都共同促进了汽车消费。


时间回拨到2012年,为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我国在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项目的基础上,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明确了纯电驱动、采用补贴和全面优惠的政策扶持,以及各行业配合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等多项重要内容,财政补贴、牌照等政策大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从2014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在这一年,免征车辆购置税、开放电动汽车生产资质、中央给予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财政补贴等政策的先后出台,成为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图片

从弱到强

自主品牌走出国门


近几年,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尤其迅速。10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生产完成75.5万辆,销售完成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93.9%。


“2012年前后,我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当年国内的新能源车续航里程不高,价格也不便宜。一辆上档次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上百万元,让普通人望而却步。而现在,众多车企纷纷推出平价新能源汽车,刷新了新能源汽车的各项参数,续航、配置、动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这种进步速度,不可谓不震撼。”这是新能源车主石浩的亲身感受。


政策的持续出台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这让国内自主汽车品牌抓住了发展机遇。

图片


在传统车企瞄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很多新兴企业带来了机会,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时间迸发出强大的活力。多家车企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里的“排头兵”。


这十年间,中国汽车“走出去”的优势愈发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排名前5位国家依次是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中国汽车对欧洲的出口是增长最快的,增速达到了204%,对北美洲的出口增速也超过了100%。2021年全球十大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占据六席,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有到优

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大概占汽车成本的40%到60%,相当于传统车辆的发动机,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来看,我国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比较早,已经培育出几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我们的综合技术指标也是全球领先的,比如续航里程、能量密度,包括我们单车的性价比等都是在全球领先的。


2011年,我国动力电池技术距离世界领先的松下、三星、SK、LG化学等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但今天再看,我们的电池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快速市场化进程中,我国相关核心技术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国际上5年实现一迭代,我们只需要两年。据了解,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赶上世界一流水平的同时,我国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技术差距也在缩小。“就像滚雪球一样,在政府的推动下,我们推动雪球转起来了。随着各方力量的加入,这个雪球越滚越大。”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的增量赛道,汽车的竞技场由原来的“五项全能”扩展到了“七项全能”,而中国在新增的几个项目中,如电池、电子信息等,通过大规模市场应用取得了领先优势,发动机、变速器等也逐步缩小了与领先者的差距。

图片

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市场应用。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领域,为市场参与者开辟了全新赛道,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为例,全球通行的做法是着重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我国在提升电池安全性能的基础上,还加强了充电等使用环节的安全性探索,产业链上下游协力创新,共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安全和使用安全。在充电过程中对车辆的安全性进行检测,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安全,这是中国的开创性举措。董扬介绍,一般来说,电动汽车充满电的临界点,也是安全事故高发的临界点,其他国家通常的做法是车辆充满电后就结束了数据监控,而我国则采取了持续性的数据监控形式,持续监测车辆的安全,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保驾护航。


再以专用底盘技术为例,在新能源汽车专用底盘出现前,车企一般选择“油改电”的形式,受制于此,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通常只有200~300公里。后来随着电动汽车专用底盘的出现,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迅速提升至400~600公里。同时,在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成本问题也得以解决,这其中,中国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全球汽车产业前列。如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市场推广,电池的能量密度快速提升,成本也实现了快速下降,由2014年的3元~4元/kWh下降到今年初的0.4元~0.6元/kWh。



“在实现了全球第一应用规模的同时,我们也正在不断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管理提供创新性经验。”据介绍,以换电为例,我国不是最早探索换电模式的国家,但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大规模市场应用,换电模式在中国最先落地。


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能需求被进一步激发。

图片

秦山核电厂区首批光伏充电桩

面对巨大的市场,多家企业积极布局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相关业务。成立于2011年的某家车企,用了11年的时间,成为国内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这也带动了电池厂商的蓬勃发展。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里,共有六家中国企业。


2021年,中国核电秦山核电厂区首批光伏充电桩正式投运,该项目采用“光伏+车棚+充电桩”形式,不仅让汽车防晒隔热,同时利用车棚顶部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清洁电能,可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实现了光伏发电、车辆停放、电动汽车充电等系统集成,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产业生态不断优化。中国累计建成了398万个充电桩、1625座换电站,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换电网络。建成5G基站近200万个,换电模式应用、燃料电池示范、道路测试示范等深入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图片

科技类企业参与,我国的汽车行业与科技行业逐渐融合发展,新兴技术大规模地应用于汽车生产制造领域,多元化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车企的创新思维。从产品设计到市场层面,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加快产业绿色发展

积极迎接“碳”考验


经过过去10年快速的市场化应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未来,绿色制造水平的提升对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验,而中国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参与这项挑战。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跨过“补贴依赖”这一关,而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还处于跨越这一关的过程中。接下来,中国将和全球汽车工业一起面对绿色制造的考验。据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即使在中国70%火力发电的能源结构下,电动汽车也可以实现30%的减碳效果。但新能源汽车在制造过程中,却面临较高碳排放的考验,尤其是在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碳排放仍然较高。“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是产业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图片

据介绍,过去,主流的电池生产制造是以3GWh为单位,而我国当前正在推进以10GWh为单位的更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可以大幅降低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我国正在加快电池的回收利用管理,提升电池的可拆解和回收利用率,用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来降低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渐入佳境,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持续释放新动能,迈上发展新台阶。也将和全球汽车产业一起,聚力实现产业的绿色发展,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下一个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持续为国家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发展动力,并逐步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本文转载自共青团中央,若有侵权亲联系删除

图片

evse

振威充电设施展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带你了解更多的行业资讯!

参展赞助/参会报名/媒体合作

参观服务/采购服务/会议注册

郑先生:020-89898329